020-8888888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新闻动态 成功案例 荣誉资质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020-8888888
地址:西安市经开区旭辉中心1号楼20F
邮箱:恭喜发财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心理学上的迁移: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种类

发布时间:2024-06-11 14:16:33 点击量:

编辑

迁移在心理学上又叫学习迁移或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不仅存在于某一特定经验内部,也存在于不同经验之间。例如,数学学习中对答题技能的掌握,可能促进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中答题技能的运用;语文学习中丰富的词汇知识的掌握,会促进阅读技能的提高,阅读技能的提高又能促进更多词汇知识的习得。知识与技能是相互迁移的。

类型报告

编辑

1.正迁移与负迁移:根据迁移性质的不同进行划分。

正迁移:指一类学习对另一类学习产生的正向促进作用,如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形成。

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互相干扰、阻碍,如地方方言对普通话学习产生的负面影响。

2.正向迁移与逆向迁移:这是根据迁移方向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

前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续学习的影响;

逆向迁移:后续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无论是正向迁移还是反向迁移,其产生的影响都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3.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由加涅提出,根据将原有知识运用到新情境中的难易程度和效果来划分。

水平迁移:又称横向迁移,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上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它是将已经学过的概念和原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而不需要产生新的概念或新的原理,一般也不涉及解决新的问题;

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不同概括层次上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将已经掌握的概念和原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需要产生新的概念或原理。一般需要解决新问题,导出新的规则,即“高级规则”。

垂直转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转移,即下属的下级经验影响上级对上级经验的学习;二是自上而下的转移,即上级的上级经验影响下属的下级经验的学习。

4.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由布鲁纳提出,根据迁移范围的大小进行划分。

一般迁移:又称普遍迁移或非特定迁移,是将在一类学习中学到的一般原则、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转移到另一类学习中,其迁移范围很广。

具体迁移:又称特殊迁移,是把从一类学习中学到的具体、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类学习中,其迁移范围较小。

5.同化迁移、适应性迁移和重组迁移。

同化迁移: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改变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而把原有的认知经验直接运用到具有相同本质特征的一类事物上,这种迁移称为同化迁移。

适应性迁移: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调整自己原有的经验,或者总结新旧经验,形成一个能容纳新旧经验的更高层次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这种迁移称为适应性迁移。

重组迁移: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把原有认知系统中的某些组成部分或要素重新组合起来,调整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以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这种迁移称为重组迁移。

6、低路径迁移与高路径迁移:根据迁移发生的自动化程度划分。

低路径迁移:经过良好练习的技能会自动迁移,无需反思;

如何理解生活技能的概念_概念理解技能生活的例子_概念理解技能生活中的例子

高速公路转移:有意识地将以前获得的抽象知识应用到新情况中。

效果报告

编辑

1.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在学校情境中,大多数问题的解决是通过迁移实现的。要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校外解决实际问题,也需要依赖迁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从培养迁移能力入手。

2、它是对已有经验进行概括、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和道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只有通过广泛的迁移,才能使原有的经验转化、概括和系统化,使原有经验的结构更加完整和丰富,从而建立起能够稳定地调节个体活动的心理结构,即能力和道德的心理结构。迁移是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能力和道德的关键环节。

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者以及相关培训者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运用有效迁移原理,学习者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快更好地学习,并在适当的情境中积极准确地运用先前的经验,避免先前的经验成为惰性。教育工作者和相关培训人员运用迁移规律设计教学与培训体系,在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确定、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效果评估等方面运用迁移规律,加速教学与培训进程。

基础理论报告

编辑

●早期移民理论

1. 形式训练理论

基于机能心理学,认为心智的组成成分是各种机能。心理机能(指记忆、思维等一般心理能力)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发展,而迁移是心理机能训练发展的结果。形式训练理论在教育上形成了“形式教学”,这种教学认为学习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主体的活动形式。形式训练理论在欧美流行了约二百年,至今仍有一定影响力。

2. 共同要件理论

桑代克等人认为,一种经过训练的功能不能自动迁移到其他方面,只有当两种情境中存在相同要素或共同要素时,迁移才会发生。相同要素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相同的联系。当刺激相似、反应也相似时,两种情境之间就会发生迁移。相同的联系越多,迁移就越大。

3. 泛化理论

1908年,贾德批判了共同要素理论,提出了经验范畴化理论,或泛化理论。该理论认为,先前的学习之所以能够转移到以后的学习中,是因为在先前的学习中获得了普遍的原理,而这个普遍的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地应用于前后两次的学习中。他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就是给一组儿童教授光学折射原理,另一组儿童不教授,然后让两组儿童向放置在水中的靶子射击。当最初射击放置在水面1.2英寸以上的靶子时,成绩基本相同;但当把靶子移到水面以下4英寸处时,掌握了折射原理的儿童在速度和准确度上大大超过了对照组。贾德认为,这是因为经过训练的儿童能够针对不同层次的靶子做出更恰当的调整,将折射原理泛化,并运用到特殊情境中。

4.关系转型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关系转换理论认为,迁移的本质是个体对事物间关系的认识,学习到的经验能否迁移取决于能否理解各要素间的整体关系,能否理解原理与实际事物间的关系。

早期的迁移理论由于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在迁移研究方面未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随着认知科学和信息加工理论的出现和发展,研究者们尝试从认知的角度来解释和研究迁移问题,探索出了一些新的迁移理论。

●现代移民理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了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继奥苏贝尔之后,研究者对迁移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具体体现在以下观点:

概念理解技能生活的例子_概念理解技能生活中的例子_如何理解生活技能的概念

第一种观点强调认知结构中的某些成分是决定迁移能否发生的基本条件,但对认知结构的解释各不相同。例如,Anderson等人认为,如果两个情境中的产生式存在交集或重叠,迁移就会发生。产生式是认知的基本成分,由一个或多个条件—动作对组成。例如,Gartner、Gick等人认为,两个情境中的结构特征、内部关系和联系是决定迁移的关键成分,而表面特征则无关紧要。如果两个情境的结构特征相匹配或相同,就会发生迁移。

第二种观点强调迁移的产生是由外部的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主观因素共同决定的,认为迁移是在社会活动和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强调通过社会互动、合作学习等方式促进迁移的产生。

Ø 影响因素

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是学生自身的特征或条件,可能会影响转学。

1. 智能

智力对迁移的质量和数量都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广义的智力包括一个人的概括、分析和推理的能力,智力较高的人更容易在两种学习情境中发现相同的要素及其关系,容易总结学习内容的原理,并能更好地将以前学到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1934年桑代克关于学科迁移价值的实验也发现,学生的智力越高,迁移越明显。

2.年龄

不同年龄段的个体处于不同的思维发展阶段,学习迁移的条件和机制也不同。例如,对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迁移依赖于具体事物的支持和帮助,学习迁移更多体现在学习内容中较为具体、相同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形式运算阶段的学习者已经具备了抽象思维能力,因此不需要依赖两次学习情境间具体、相同的要素的支持,能够总结出共同的原理,产生正向的学习迁移。

3.认知结构

在学习中,认知结构一般指个体基于先前的学习和对客观世界的感知而形成的由知识和经验构成的心理结构。它的质量,如知识和经验的准确性、知识和经验之间联系的丰富性和组织性等,都影响着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时提取已有知识和经验的速度和准确性,从而影响迁移的发生。

4. 学生对学习和学校的态度

一方面,学生在学习知识时的态度和倾向影响着他们学习将知识应用到社会工作和生活中。如果他们能够认识到所学知识对未来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能够想到现有知识可能的应用场景,将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具体情境中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学习或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对学校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态度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学习的迁移。如果学生认为学校是一个令人愉快的地方,能够获得有用的知识,与教师和同学建立了融洽的关系,就会对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及其迁移产生积极的影响。相反,如果学生对学校和教师产生恐惧或厌恶的态度,就会对他们的学习及其迁移产生不利影响。[1]

5.学习态度和心态

心理态度是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利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状态比没有这种准备的状态更有利于已有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HBReid曾要求被试学习无意义的音节,发现事先被告知要用有意义的概念进行学习的被试,学习效果好得多。学习定势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它是由以前的学习引起的,可以对以后的学习活动产生影响,对学习有方向性的作用。学习定势可以是正迁移的心理背景,也可以是负迁移的心理背景。关键在于学习者能否具体分析当前的学习情境,找出哪些是可以利用已有知识和策略来学习和解决的,哪些是需要打破已经形成的反应定势,灵活而有创造性地加以处理。

●客观因素

1.学习材料的特点

包括学习知识与技能之间是否有共同的要素或成分,学习材料或新知识的组织结构和逻辑层次,知识的实用价值等。包含正确原理、组织结构良好、能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的学习材料,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时进行主动迁移。

2. 教师指导

教师有意识的引导有利于正迁移的发生,教师在教学中有意引导学生寻找不同知识之间的共同点,启发学生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或者教会学生如何学习,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与迁移产生良好的影响。

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简而言之,学习环境越相似,例如学习地点、环境布局、教学或测试人员,学生就越有可能使用相关的线索,从而增加了学习或解决问题的迁移可能性。[1]

4. 迁移媒体

有时两个学习情境并不能直接联系或迁移,需要一定的媒介来实现两个学习情境之间的迁移,此时能否选择能够引起正迁移的媒介将影响迁移的发生及其性质。

Copyright © 2002-2024 华体会体育hth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07016787号    网站地图